行业新闻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红星专访|美国专家谈踩踏事件逃生要点:不要对抗推力,不要喊叫,抬头保持呼吸

“如果预先部署了正确的人群管理措施,就算拥挤问题依然存在,至少可以避免如此灾难性的后果,”韩国首尔梨泰院踩踏悲剧发生三天后,从事人群管理研究40余年的美国专家保罗·沃特海默先生接受了红星新闻的独家专访,反思这种重大踩踏事件一再发生的真正原因和带来的警醒。

从事人群管理问题研究和倡导四十多年来,沃特海默一直强调,正确的人群管理措施包括:控制人群密度以避免过于拥挤,安排专业人员监测和应对突发问题,为应急医疗服务培训人员提供装备,制定应急计划及时处理人群拥堵,研究解决造成人群拥堵原因的情形,比如建筑坍塌、恶劣气候、火灾暴力事件等。

91ef76c6a7efce1b62dbb518baffc2d5b68f65ad.webp.jpg

↑保罗·沃特海默专注人群管理研究40余年

踩踏事件有共同之处:缺乏有效人群管理

1979年因参加美国俄亥俄州一场当红摇滚乐队演出现场发生的踩踏事件调查,沃特海默进入人群管理这一特殊领域。在之后的40多年间,他追踪和研究了各种类型的聚众人群,包括2010年造成数百人伤亡的德国杜伊斯堡踩踏事件,以及此次韩国首尔的梨泰院惨剧。

“德国的事件是因为很多人被困在一个狭小的隧道里,和首尔的情况十分相似——太多人聚集在太小的地方,没有监测与管理,也没有应急措施,”他告诉红星记者,“所有踩踏事件发生原因大同小异,根本上就是因为缺乏有效人群管理。”

沃特海默注意到,随着时间推移,这一领域已经取得了重要进步,不管是在技术手段还是场地设计等方面,但还不彻底。“很多已经被证实可以有效确保人群安全的政策、计划和技巧,其实来自几个世纪前……当前全世界面临的人群安全问题在于,很多时候,活动组织者、场地运营者和公共安全管理者没有足够汲取过去的经验教训。”

沃特海默认为,过度拥挤往往造成惨剧。一直以来,他呼吁制定人群安全管理法规和标准,以适用于集会和特殊活动。

d8f9d72a6059252d5f3cb1f5c83632305ab5b955.webp.jpg

↑遇难者的遗物摆满了体育馆

人与人之间的空隙小于3平米:危险!

如何判断人群拥挤已经到了一定的危险程度,沃特海默认为,这并非难事,全世界都可以做到,但先决条件是,要有人员和/或设备监测人群变化,不管是人群管理人员还是警方。另外,他提出一个在美国的判断标准——3平米范围,如果人与人之间的空隙小于3平米,便进入了接触区;如果已经肩靠肩背靠背,就进入了拥挤区。

“即便不用计算数字,也能目测出距离,”他说。如果已经不由自主和别人产生接触和挤撞,无法转身和移动,被困在原地,就像在梨泰院出现的现象一样,随着人群沿着狭窄的街道往下走,人口密度的迅速增长已经很直观了。他表示,如果现场部署了人群管理人员,看到这种情形,就能及时作出判断,疏导人流分散,采取各种缓解拥挤的措施。

梨泰院事件中的幸存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他已经连续5年来这里庆祝,但没有这种悲惨遭遇。沃特海默也说,以往这个街区的活动就是如此热闹拥挤,在没有监控和管理的情况下,倒也没有意外发生,所以人们认为这里的条件是安全的。然而,今年当更大人潮出现时,这些潜在危机就演变成了灾难。

沃特海默认为,大部分人都曾置身于人群当中,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在车水马龙的街头行走,大家应该时刻保持危险意识,“没有灾难发生,不等于说危险不存在,就像有人超速驾驶没有发生事故,但并不等于说这样做就不危险”。

fcfaaf51f3deb48fa870a7c1fab10b222cf578c8.webp.jpg

↑韩国警察厅厅长在悲剧发生后向公众致歉

给人群中受困者十个逃生要点

根据数十年的研究结果,沃特海默去年出版了一本名为《你和拥挤人群》(You and Crowd Crush)的书,给在人群中的受困者提供十个逃生要点,包括集中注意力,冷静观察和应对身边的危险;双腿分开站稳脚跟,不要对抗推力,保持体力;不要喊叫,保存氧气,抬头保持呼吸;用眼神、面部表情或者唇语来沟通交流;不要尝试捡起掉下的物品;一旦摔倒,尽量保持靠左侧躺下,保护心肺,并能继续呼吸等。

近年来,人群管理在技术和政策上都有了一定进步。沃特海默说,现在有了监测摄像头可以部署,能实时记录人群流动,也有了更方便和先进的通讯设备和广播工具,能在危险降临之前和之后及时发出通知。另一方面,他也看到在培训专门的人群管理人员,在大学里也出现了人群管理的课程。此外,还有些国家,已经在通过制定法规和标准来加强人群安全。

“问题不在于缺乏设备或知识,而且缺乏确保人群持续安全的意识,”他说。人群管理措施需要成本,但生命的价值更为可贵。

沃特海默还指出,每当踩踏事件发生,有一种倾向将责任推给受害者,但仅认定责任人是不够的,需要真正吸取教训,采取纠正和改进措施,包括活动举办者、管理者、受益者都有责任,负责公共秩序和安全保护的部分也应承担责任,也离不开建筑、消防、警察和医疗部门的作用。如果有备而来,防患于未然,就能避免这种惨剧再度发生。

红星新闻特约记者 王薇  编辑 王禾 责任编辑 魏孔明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

版权所有:北京应急博览会LOGO.png北京国际防灾减灾应急安全产业博览会LOGO中圣国际.png北京中圣国际会展有限公司 ︳电话:010-63772018 ︳手机13910818429  ︳公众号:fzexpocn ︳16358208674398862_proc.jpgICP备13051725号-2